73人看过

11月15日至16日,四川省公路学会依托宜攀高速红格服务区,在攀枝花召开2025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学术年会暨交能融合装备成果展。四川蜀道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承办单位、四川沿江攀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全过程深度参与,既通过专题报告分享项目经验,更以红格零碳服务区作为考察点展示绿色创新成果,为行业发展注入“蜀道动能”。
本次年会以“交能融合・绿色未来”为主题,是贯彻国家交能融合政策的关键盛会,汇聚蜀道集团、华为数字能源、隆基绿能等10余家涵盖投资、研发、设计、生产、施工及运营等全产业链的骨干企业及交通运输部规划院、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专家和学者,通过“开幕式—主旨报告—专题研讨—现场考察”全环节,搭建政策解读和技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构建“柔性直流”新赛道,让交通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从“物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开幕式聚势启新
共筑行业共识
11月15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由四川省公路学会交能融合专委会主任委员胡元华主持。攀枝花市交通局副局长胡阳结合本地清洁能源禀赋与交通战略定位,强调攀枝花的实践优势;蜀道集团科技创新部部长廖知勇分享以“光储直柔”技术推进交能融合的经验;蜀道高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郑伟指出交能融合对高速绿色转型的价值;四川省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全文呼吁深化协同创新。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交能融合装备成果展并合影留念,以凝聚发展共识。
主旨报告大咖云集
锚定发展方向
开幕式后,主旨报告由四川省公路学会交能融合专委会秘书长、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总工程师孙周主持。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正友分析交通能源融合趋势与挑战;清华大学教授、天府永兴实验室零碳交通研究所主任吴建平展望全国交能融合发展路径;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毛宁解读国家政策。现场举行“共建共享四川公路交通柔性直流生态链”启动仪式与《公路领域的柔性直流电力系统白皮书》发布仪式,为行业发展提供标准指引。
专题报告分享实践
“攀宁经验”获认可
在11月15日下午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创新”专题环节,四川沿江攀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邹育麟作专题报告。
邹育麟结合项目实际,阐述如何依托“风-光-储-电-热-氢”多能互补方式将红格服务区打造成四川省首个零碳服务区,根据宜攀高速(攀枝花境)独特的区位和项目特点,系统性规划打造了四川省首个1500V柔性直流新能源微电网集群示范项目,针对性破解西南典型区域交通能源供需矛盾与特殊场景用能困境,创新思路与成果获与会者高度评价。
实地考察见实效
共同见证“蜀道样板”
11月16日,全体与会人员现场考察宜攀高速红格零碳服务区,了解现场1500V直流供电技术应用情况,近距离观摩蜀道集团“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示范项目的建设运营实况。
项目依托攀枝花境内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优势,在宜攀高速(攀枝花境)25km高速沿线的服务区主体建筑、收费站、养护工区、沿线边坡等适宜区域布局7.4MW规模光伏发电设施,覆盖沿线1个服务区、1个项目管理中心、2个收费站、11座隧道,为集团探索“交通+光储直柔”模式,实现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其中,重点围绕红格服务区布局建设2.0MW规模集中式供能系统,建成涵盖光伏分布式、风力分布式、氢能、储能系统、冷热负荷、供配电、能碳采集系统以及运维管理平台的四川省内首个“零碳服务区”应用示范工程。
此次交能融合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蜀道高速集团攀宁攀大公司的绿色建设成果,体现了企业贯彻落实国家交能融合战略政策的重要实践,进一步凝聚了行业内发展共识、深化产业合作、推动协同创新。下一步,蜀道高速集团攀宁攀大公司将持续深化交能融合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助力四川在交通能源绿色转型中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构建“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交通生态贡献“蜀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