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西宁高速控制性工程——大箐隧道进口端左洞至1#斜井关键段(2530米)顺利贯通,标志着这座拥有进出口“世界第一高差”在建高速公路隧道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大箐隧道全长超10公里,最大埋深720米,其进口与出口海拔高差达250.35米。建设面临“高烈度地震+高地应力+高水压”三重极端考验:隧道穿越IX度地震区,途经自治莫-荞窝断层、则木河断裂带两大活动性断裂,处于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特殊构造环境;围岩条件恶劣,以Ⅳ~V级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等为主,岩体破碎,易引发岩爆、软岩大变形、围岩变化快、涌突水等风险;水文环境严峻,单日最高涌水量达1.7万立方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效率。经项目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历经8个月的短进尺、强支护施工,克服围岩变化频繁、涌突水等问题,顺利通过近300米高风险段落。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宁西公司采用“智慧建造+技术管理”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搭建集成门禁、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等功能的智能监测平台,实现对隧道内人员、设备、环境的全天候监测,推动项目管理从“人工巡检,经验判断”向“智能站岗,数据决策”转型升级。同时,引入三级超前预报体系,建立地应力监测预警系统,采用“预注浆堵水+排水管引流”方案,并应用REV纳米晶胶等新型材料,成功攻克了高压涌水和岩体破碎等技术难题。
以“党建红”引领工程建设,在项目一线建立联合临时党组织,构建三方协同攻坚堡垒,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将党建融入建设全环节,推动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建设管理优势,为打造安全优质工程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大箐隧道进口端左洞至1#斜井2530米的顺利贯通,为后续隧道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大箐隧道全线贯通后,西昌至普格车程将由原来的1.5小时缩短至40分钟,彻底打破交通瓶颈,为凉山州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